黄启根 官方网站

http://huangqigen.zxart.cn/

黄启根

黄启根

粉丝:55987

作品总数:14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黄启根 | 艺术简介黄启根别名墨耕,寄一庐主人,福建省漳州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多所高...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大美无言人生如歌——著名国画家黄启根访谈录

 

/ 王连河 | 漳州电视台记者

 

时间:2011918日、21

地点:漳州瑞田宾馆

人物:黄启根,著名画家,下称黄

 

王连河,漳州电视台记者,下称王

黄启根,别名墨耕,寄一庐主人,福建省漳州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美术展览,多次获大奖。先后赴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出版画集有《黄启根画集》、《黄启根中国画集》、《当代中国人物画坛10名家·黄启根作品》、《丹青典藏·黄启根卷》等十多部,出版论著有《寄一庐水墨论说》等多部。福建电视台《八闽之子·黄启根》、漳州电视台《闽南风·黄启根》曾作专题演播。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家》、《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等美术大典。

 

最近,《当代艺术大家黄启根》由荣宝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画册8开本,收进画家黄启根先生近年创作的中国人物画41幅。这是一位在漳工作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凭借艺术实力荣登荣宝斋出版花名册的第一人,也是作品在荣宝斋拍卖会上拍卖的第一人。

 

本人与黄先生虽属一系统,都在媒体工作,但由于工作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尽管对他仰慕已久,平日里却难能见上一回,更谈不上熟悉,充其量属于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的关系吧。本人早有登门拜访之意,今,恰逢先生作品集在荣宝斋荣誉出版,于是,在友人文瑞的引荐下,便成行了此次采访。

 

打开电脑,输入先生名字一百度,有关先生的信息界面达七十六页七百多条之多,其中,对于先生作品的解读、先生创作思想的阐述文章颇多。采访画家,是一定要说到画、说到创作画的理念的,而这当属本人之软肋。不过,没关系,在此讨巧一回,援引几段专家评述,本人完全有同感,算是访谈文章的一部分吧。

 

——黄启根水墨人物造型生动传神,笔墨厚重大气,泼辣爽利中求严谨更是老练。可喜可喜。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 李震坚)

 

——“笔墨豪放磊落,皆归于神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 周沧米)

 

——黄启根有一颗坦诚的心,胸中激荡着一种对传统的崇敬和对现代的激情,因此他将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定位于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的传统文人画和现代艺术之间,力求能够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融入自己的画作里,希冀既有浓厚的民族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这无疑是非常美好的愿望,也是非常艰难的实践。不过黄启根能有如此见地的胆识,加上他的才智与努力,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著名评论家 贾德江)

 

——画家黄启根的作品,始终以从历史到现实为主题,以自己的学养、理解,以自己的艺术方式,对此作了艺术化的诠释,使他的作品,不独体现出诗意的视野与美感,还体现出画家把握主题创作的全局控制能力与发现生命之美的敏感。

(《中国美术》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北师大 徐恩存教授)

 

——黄启根的《姑嫂塔》、《问云儿》等主题性作品一幅幅如猎猎雄风呼啸而出,丝毫没有当下画坛流行的软骨风、快餐风、时尚风。他着力于对人的生命、命运的表现;对历史和自然中的人投身以深沉的文化观照和思考。这一系列作品有着鲜明的东方特有的深沉含蕴的历史感和生命感,有着一种雄阔劲健的力量之美,深厚遒劲,气势磅礴,有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中国美协理事、博导、福建美协主席 翁振新)

 

——黄启根的成就给当今画坛以鲜明的启示,那就是水墨画靠的是艺术的精进,要想出大家,出经典力作,只有在继承中求发展,才是一条正路。而要想不扎扎实实学基本功,靠玩花样去哗众取宠,是没有出路的。黄启根的作品成就还告诉我们,中国画笔墨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有画家在其中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美术杂志编委、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人毅)

 

兴趣:一生的付出

 

采访从儿时说起。先生清楚记得,自己从3岁开始便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白白的墙壁被自己用木炭涂得乱七八糟。当时家里穷,没有像样的桌子椅子,自己就坐在木制楼梯上,把脚伸进楼梯隔板挂在空中,然后,下一隔板当椅子,上一隔板当桌子,非常开心的就乱画起来,非常过瘾。

 

当时年纪小,真不懂事。不仅家里的墙壁被自己画黑了,小伙伴家里的墙壁也是无一幸免的要遭到自己的涂鸦。不久前,黄先生遇上一个儿时伙伴,时隔五十几年,一见面,对方得意又较真地说:启根,你还记不记得,你小的时候趁我父母不注意,把我家的墙壁涂得花里胡哨的,神仙鬼怪,刀枪人马,什么都有。很可惜,那些“壁画”没有保留下来,否则,那就是你处女作,值钱呀!

 

说起儿时的事,黄先生记忆犹新,总是露出天真诡异的表情。“说来也奇怪,当时自己那么小,什么都不懂,但我可以把我母亲洗衣、做饭时的形象,非常逼真的画出来。到后来,我甚至可以把看戏时,戏台上演员的表演过程,用一幅幅画准确的画出表演过程的主要动作。”

 

“从小就手痒,记得八、九岁的时候,大概58年那时候,市区中山公园仰文楼前面有一整片竹林,我经常在那里玩耍,有一次正玩得高兴,突然心血来潮,偷偷摸摸地在竹子上刻上一匹小飞马并落款‘黄启根到此一游’,小的时候自己调皮得很。”

 

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在您小的时候,您父母有把您送到哪个老师家学画画?我打断了先生的回忆。

 

没有。当时家里穷,根本没有去学过画画。有许多人问过我这事,我也讲不来。可能跟我母亲刺绣有关。我母亲是个刺绣能手,我从小看着她绣这绣那,每次绣花之前,要先在布上画出花的样式,然后照着样式用针。可能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母亲的影响,自己便喜欢上了画画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在台上提问:谁会画画请举手,勇敢的上来黑板上画。小启根艺高人胆大,第一个举手,跑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就画了起来,结果得到了老师奖励的一朵红花。当时画的是鹅,潦潦几笔,却栩栩如生,如今记忆依然清晰。一朵不起眼的小红花,终把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画童一步一步地送上了众人仰幕的中国画坛。

 

就这样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画画如一日三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小启根。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先生回忆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画作《打乒乓》获得漳州市少儿书画比赛优秀奖(当时最高奖,奖状至今还在)并在《福建日报》上发表,得到两块钱的稿费,让他开心极了,就用这钱买了件白汗衫。

 

文化大革命,什么都遭到破坏、受到冲击,学校停课闹革命。当时,就读漳州一中的黄启根,便和几位喜欢画画的同学成立了一个漫画组,叫“呐喊”漫画组,自己当组长。一伙人经常躲到学校图书馆画画写写,相互切磋探讨,出于宣传需要,还誊印一批毛泽东诗词书法、篆刻,艺术性很强,深受大家喜欢。不用出去游行示威,呆在学校里画画,非常过瘾

 

当然,漫画组也干了不少事,比如,学校新华楼前面的巨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角美驻军某部十多米高的巨幅油画《毛主席在天安门》就是我画的。其他的也画了很多。”由于自己画得好,大家对启根不错。那时图书馆管理员马海髯老师是漳州知名的金石书画家,“学校红卫兵要抓马海髯出去批斗,我就借口说我需要马老师帮忙写写字,马老师从此免受不少折磨。

 

如今想来,自己的举动还真保护到了马老师,。”出板报、画宣传画、画挂图、连环画,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极其侥幸地延续了一个天才画家的艺术之路。

 

斗转星移,时间到了1969年,高中毕业的黄启根和所有知识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当时的长泰县岩溪公社石铭大队上山下乡。由于天生一双画画巧手,启根几乎年年被抽调到省里美术骨干创作班搞创作,一呆就是二、三个月,所以在农村插队时,真正和农民上山下田干农活的次数很少。但只要跟画画有沾边的事,如戏台的布景,阶级斗争展览馆,比武墙报等等都是我的事。

 

记得当时石铭村在建造一座石拱桥,大家说,既然是桥就应该命一个名,就叫石铭桥吧,然后叫我来写桥名,我觉得不太过瘾,就加了一个字,叫石铭大桥,其实是很小的一座过桥而已。然后我就用粉笔在石头上勾勒出空心字,再让石匠把字打出来。我不知道这座小桥如今还在不在。”

 

“还有一次,在陈巷公社戴乾大队办展览馆时,利用一座旧粮食仓库,我在那里塑造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泥雕,十分逼真。表现的是解放前贫下中农受苦受难的血泪史。眼珠是用黑色的玻璃珠子镶上去的,寒光闪烁,真可谓灵活灵现,摄人心魂,吓得许多人晚上不敢从仓库旁边经过,生怕被泥人拖走。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

 

插队期间,启根还被《福建日报》社特聘为美术通讯员。不久,因画名大振,启根被破格调到长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启根得以有机会到浙江美术学院深造,从此潜心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绘画技巧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

 

1979年毕业,省美术出版社、福师大和省文化厅三个单位让他选择,福师大美术系主任、著名油画家谢投八老前辈把黄启根叫到他家,执意要他到师大当老师,还把商调函发到长泰县来要人,长泰县不放人,加上我母亲也喜欢我回来。就这样启根再次回到长泰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漳州《闽南日报》复刊,黄先生从小县城调入报社任美术编辑直至现在成为专职职业画家。

 

从兴趣到职业,从业余到专业,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个夏过冬至,黄启根一直凭着自己的努力,诚实地、默默地、执着地在艺术花园里耕耘播种。用启根的话说,他这辈子就干一件事:画画。

 

所以自己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寄一庐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命运。一个人,一辈子,真正起拐点作用的机会不会太多。回想自己的一生,尽管有许多机会我没抓住,但命运没有作弄我,生活没有亏欠我!好的命运永远掌握在有准备的人手里。只要你看准的目标,不管前程多么艰险,多么坎坷,都要坚强地走下去。每个人,不论一生结果如何,都应学会做人,学会感恩!黄先生如是说。

 

艺术:生命的涅槃

 

兴趣带给人更多的是充实与快乐,而一旦兴趣上升为一种使命,那么付出的将是一生的代价。纵观自己的一生,黄先生买得最多的两种书籍:画画方面的书和健身方面的书,他认为,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文明人的脑袋,野蛮人的体魄。

 

但,说归说,一旦画起画来,还是要画不要命。早在1996年,黄启根接到省人民出版社要他创作连环画《画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画说九三学社》的邀请函后,由于给出的时间很短,仅三个月,而且时空跨度大,政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

 

黄先生只得白天忙报社的事,晚上通宵达旦的伏案创作。现在的颈椎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那个时候真想用一个布带从屋梁上放下来,高高的套住脑袋,把自己的头固定下来画画。”

 

赚了多少稿费?我半开玩笑的问。

 

两本连环画,700多幅。一幅稿酬35元,总共赚2万多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笔非常高的收入了。

 

挺合算的?

 

画连环画本来就是我的爱好,接受任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也不会去考虑有没有稿费。如今,每次再翻看这两本连环画书时,我还是挺满意的。如果当时我是为了赚钱而接任务的话,那一定没有这种水平。

 

黄先生擅长驾驭重大题材:表现陈圣王戌闽开漳叱咤风云的宏大场面;三平寺广济大师杨义中普渡众生的一生;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悲壮历程;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宝岛的长篇史诗画;展示二十世纪中国风云人物《画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历史长卷画;描绘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辛亥百年祭》;还有贯穿古今民间灯谜活动的大型石刻壁画《春灯源流图》……

 

诸多作品,无不体现黄启根先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造型能力和宏观场面的掌控。2010年创作的巨幅历史题材画《一代完人黄道周》就是一个实例,高5.2米、宽4.1米,将近200平尺的宣纸,在自家画室里创作根本无法展开,黄先生只得将拼接好的宣纸折叠成四分之一大小,然后再一块一块的画。

 

在创作过程中,一边画,一边还播放黄道周电视记录片光碟,一个为官清廉,忠言直谏,多遭贬谪,仍节义凛然,率兵抗清,断然饮刀的英雄形象,跃入脑海。于是便踏上英雄的足迹,甚至自己会产生一种幻觉——我即黄道周,黄道周即我,我与黄道周神遇而迹化也。

 

画画者,唯有出神,才能入。而自己每次一歇笔,人往往如虚脱一般。谈到《一代完人黄道周》创作体会,先生感慨万千,因为创作完此作品之后,由于过度透支,历年来身体健壮的他第一次住进了医院。

 

日夜奋战”“马不停蹄是黄先生进行创作的一贯风格。熟悉黄先生的人无不知晓。有一次应邀到省城福州搞创作,由于连续60多天通宵达旦一笔贯之,一气呵成,创作完之后,大家行走在东街口路上,自己走着走着,早上十点多钟的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实在睏极了,突然眼皮一瞌睡着了,身子往一边倒,众人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扶起,以为突发什么事。

 

在《花城无处不春风》创作手记中,黄先生这样写到:。。。放弃了写意的冲动,继之以点画与皴擦的快慰。这是创作过程中内容决定形式的内在转换,也是精神与意识形态由高蹈亢奋转化为舒缓悠游的渐入佳境的暗示,内心有着快意无限的释放;思绪的潮涌在线条的勾勒中趋于安宁。

 

由于画面调整与突如其来的想法纠缠我心,我决意循着心灵的轨迹前行——它需要时间与心力的对峙,更需要意志与目标的坚守,两者的因素都不放弃。

 

成就:寂寞清贫之造化

 

王(作者):在咱们漳州,有启根作品,一纸难求的说法,很多人以拥有和张挂您的画为荣。但,据我所知,能得到你的画的人并不多。您是怎么看的?

 

黄:现在是商品社会,字画一旦进入市场,就有它的经济价值,画家要捍卫自己的市场,要掌控自己,把握自己:第一,你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作品内涵,不断提高它的学术价值和含金量。第二,流传在社会上的画一定要能代表自己的水平,应该是精品,而不是应酬之作,宁少而精。

 

我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其实漳州有我的画的人很多,只不过大家都把它视为宝贝藏在家而已。文化支撑市场,市场体现文化。如今做生意的赚到钱那没稀奇,要让文化人也能致富那才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表现。我不为自己说话,也要为其他画家说说话。

 

王:从没有过应付了事,比如画应酬画?

 

黄:没有。我对自己的创作历来要求很高,从不随便给别人画应酬画,如果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好好创作,绝不敷衍了事。十多年前,有一次,一位从小玩到大的老朋友,在路上逮住我,一开口就提高嗓门对我叫说:“启根兄,你在农村插队时就答应要送我一幅画了,如今,我搬了新家,你可不能再食言,要为我画一幅,我好挂在客厅里。”

 

其实我已记不得什么时候答应过人家。如今,人家搬新居,向我要画,总不能让人家失望了。再说了,那也是看得起我们,你说是不是?!于是,就答应了他,并精心创作了一幅四尺整张的《知己图》送给他。过了很久一段时间,凑巧路过他家,就想,老熟人搬新家,自己还没去过,就进去坐坐吧,一来老朋友见见面,二来看看自己的画挂在客厅哪个地方,好看不好看。

 

于是,我就进去了,进去一看,客厅里没有挂我的画呀?一问,对方还振振有词的说:“挂了,但新房墙壁潮湿,画面上有斑斑霉点,再说也好几年了,画都旧了,我只好让家人取下扔了。你来正好,什么时侯有空再给我画一张吧!”

 

一听这话,我气晕了。每一张画,都是我的心血啊。画有霉点、陈旧,请裱画师处理一下就可以翻旧如新,而他却毫无所谓地信手扔掉。可惜呀!可惜呀!这件事后,我就想明白了,对方为什么那么不爱惜画?无非两种情况,第一不懂画,附庸风雅。第二无需花钱,不知道珍惜。以后就很少拿画送人。

 

王:如何提高老百姓的艺术认只和鉴赏水平?

 

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藏家自身的艺术素质修养,一个是环境的造就。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过,漳州至少应该拥有一家像模像样的美术馆,这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有它就可以长期陈列一些全国及漳州本地古今书画名家的作品,还可以经常邀请一些顶级书画家过来办展开讲座,一来普及书画艺术知识,提高当地人们对书画的认知和鉴赏能力,二来让地方书画家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地书画家交流对话,这样,才有可能提升漳州书画艺术在福建乃至在全国的地位。

 

我也很关注漳州的几家画廊,他们对推动漳州书画市场付出了努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客观上,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想邀请、能邀请到的书画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是全国顶级的大家,因为没必要,也邀请不来,不合算。这方面的工作要政府出面来做。

 

王:这几年,漳州不少机构举办过许多场书画拍卖会,您的作品价位,在本土书画家中总是一枝独秀。而许多书画家,特别是一些年轻书画家,作品起拍价标得不高,但,流拍概率极高。是他们的作品艺术性不高?还是卖家、藏家的问题?

 

黄:都有。好东西卖不到好价钱,价钱高的又不一定是好东西。平心而论,漳州不少书画家本身的艺术造诣不错,但,为什么不时会出现作品价值与价格背离的现象呢?这方面,我没有研究,也不便多说。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做为有远见的艺术家,应该具备两方面的忍功

 

一个是忍得住寂寞,要把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来追求;二一个是要忍得住清贫,你作品的艺术水准到哪里,你的价位就在那里,内行的人一眼就能识货。地摊货不可能卖出专卖店的价格。当然,宣传推介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本末倒置瞎折腾。

 

王:如今你功成名就了,还有什么特别想干的事?有什么打算?

 

黄先生:艺术无止境,不存在功成名就。我现在会挤更多时间来思考一些问题。回想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生,总结出四个修养:养生命、养文学、养笔墨、养人缘。生命是摆第一的,画家和中医一样,越老道行越深,越老越值钱,所以,画家必须要长寿,要长寿,就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其事业才会更加辉煌。

 

第二,当作家知识面要广,当一个中国画家也得尽可能多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思想,诗词歌赋等等,什么都得懂一些,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学。没有文化的画家是可怕的。第三,既然要当书画家,就要练好自己的手头工夫,每天自然要多提笔,多临摹,多思考,多创作。‘三日没浏爬上楸’(闽南俗语。直意是:三天不重复就陌生了。)

 

最后一点是人缘。也就是说人品要好,为人要正直,也要有善心,另一方面画家要遵循艺术规律,不能欺骗自己;要遵守艺术品市场公德,不能急功近利。保护市场就是捍卫艺术,保护别人(藏家)就是在保护自己。市场,就是艺术家的考场!

 

一个成功的书画家必须具备有四方面的条件——道、器、场、势。

“道”就是明白自己走的是艺术之路;

“器”就是要有良好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

“场”即社会各界,指学习服务和创造交流的对象,如:艺术界、收藏界、艺术爱好者包括市场;

“势”就是要有必要的宣传。广而告之,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否则你的作品就不可能流芳百世。

 

现在好象工作压力小了,可以过着悠哉的生活,其实不然,只要你心中创作的火花还在燃烧,只要你还有一股难以自禁并喷湧而出的创作情绪,你就自然会一往情深,义无反顾地投入艺术创作之中。

 

《一代完人黄道周》就是在这种心境中构思完成的。艺术贵在创造,画家要有过硬的本领,不断求变,不断超越自己,这就需要画家保持年轻心态,勤动脑勤动手。

 

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尝试新的画技,新的画法。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多外出写生,汲取新能量。我的写生文稿好几万张。我是画人物画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不同人的心态、表情、眼神、动作都不相同,不观察就画不出来。中国画必须讲究传承,要有传统的东西,也要有时代感,更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个性。要“悟对通神”、“搜妙创真”,特别是人物画不传神就是废品。

 

记得有一次,我个外出采风写生,做火车从西安到重庆,在火车上,见到一位老农的长相非常有特色,于是,我就拿出画板为他画素描。老农发现了,走过来一看,突然操起扁担打我,见此情景,列车员过来劝架,老农说:他画得太像我了,会把我的魂勾走的。我只好拿出其他的写生画告诉对方说自己是画家,在写生,对方才放过我。讲这个故事做什么用呢?我的意思是:画家写生太重要了,石涛和尚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又有一次,为了体验渔民生活,天天跟着渔船出海捕鱼,风高浪急,几乎要掀翻整艘船只,人就像被困在滚筒里打滚,翻江倒海,天旋地转,头晕脑胀,那简直不叫晕船,就是要老命,五脏六腑都要被拽出来。这就是渔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真实写照。

 

后来,我画了许多船工、船老大,虽然画得简约,但大家一眼就能认出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老实说,如果不跟着出海,我根本画不出他们。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没有深刻的生活就没有优秀的作品。谁想逾越注定掉进万丈深渊。

 

王:你现在要照顾九十八岁的老母亲,白天黑夜寸步不离,有时间外出写生创作吗?

 

黄:时间是人挤出来的,现在交通很发达,就像去长泰来回也才一个小时左右,所以我经常到农村写生,和农民交朋友,即便是农贸市场和建筑工地,也是我搜集素材的好地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时间短,但,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获得不尽的创作之源泉。

 

在这里,我要感谢这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给我展示本领的机遇,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感谢对我的事业默默支持,相濡以沫的妻子。但,这辈子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母亲,我的年迈的老母亲,是她把我带到这个世间,陪我走过漫长的艺术之路,经历了多少个日日月月,多少个风风雨雨……,如今她已进入了耄耋之年,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她的造化,还是我的福气,但我说,母亲需要我,我更需要母亲……

 

但愿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所有的子女平安快乐。寂寞清贫又算得了什么!

 

两次见面,先生都是穿着宽松圆领的休闲汗衫和七分裤,脚蹬一双运动鞋。典型的南方口音,中厚平稳。性格豪爽,容易接近。有人说过,历史学家写书,其实写的是当下。我在想,画家画画,又何尝不是在画自己——画自己的修养、画自己的思想呢?

 

启根先生画的是人物画,而他本人就是一幅最新最美的人物画;一幅气韻生动的人物画,一幅清醇厚重、形神兼备的人物画!壮哉!黄启根,美哉!如歌的人生。